2019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揭曉 《蘿莉破壞王》勇奪最佳影片


2019第21屆台北電影節2日晚揭曉「國際新導演競賽」得獎名單。由著名導演、曾任台北電影節總監的沈可尚領軍五位評審,在歷經四日的密集看片及討論後,《蘿莉破壞王》(System Crasher)得到五位評審的一致認同,榮獲最佳影片大獎及新台幣60萬元獎金,亦獲會外賽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殊榮;評審團特別獎為韓國導演金寶拉(Kim Bo-ra)《我們與愛的距離》(House of Hummingbird),獎金新台幣30萬元;特別提及則由泰國作品《邊境幻夢》(Manta Ray)奪得;台灣新銳導演謝沛如的首部長片《大餓》則挾著高人氣奪得觀眾票選獎!
 

 【完整文章】


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導演專訪 

經受生命的磨難──專訪《野雀之詩》導演施立

對於有在長期關注台北電影獎的影迷來說,施立是一個不陌生的名字。

本身是資深音樂人的他,曾參與張惠妹、王力宏等歌手的專輯製作與歌詞創作,也曾多方跨界到劇場編導、音樂歌唱節目總監等工作。2008年,他毅然投入影像創作,重返校園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。接著在2012年與2014年,分別以公視學生劇展短片《離家的女人》、公視人生劇展電視電影《回家的女人》,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與最佳劇情長片。去年也以評審的角色,參與台北電影獎運作。闊別多年後,施立導演終於完成個人第一部電影長片《野雀之詩》,不僅入選本屆(2019)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,也入圍了台北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(李亦捷)、最佳男配角(游安順)、最佳女配角( 陳淑芳)及最佳配樂(王榆鈞)等四個獎項。


【完整文章】


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「重」──專訪《大餓》導演謝沛如

本屆(2019)台北電影節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單元,性別與身體似乎是許多導演們關心的主題,由台灣導演謝沛如帶來的《大餓》即是其中代表。繼她在2013年的短片《Knighthood》呈現女孩子面對胸部發育的童趣視角,這次帶來的第一部長片《大餓》也關於身體治理,除了圍繞在女主角阿娟的體重過重,電影中另一重要角色小宇,則是生理性別的男孩喜歡穿洋裝的設定。《大餓》也延續了她在《十年台灣》裡《蝦餃》短片中嘲弄廣告拍攝的詼諧,對社會施加在個體上的諸多要求提出質疑,甚至,這次她想注入比幽默更重力道的黑暗進去。


【完整文章】

 


 


 

7.02 taipeiff映後直送|《性不性不由你》

導演派翠西雅.奧特加(Patricia ORTEGA)的第二部劇情長片《性不性不由你》入選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,講述年輕女工艾麗在初次性經驗之後,發現自己身體的巨大秘密,同時面對女工安娜的追求,迴旋在自我認同的危機之中。

《性不性不由你》靈感來源自導演自身女權主義的頓悟,在她的生命經驗中,關於性別的框架無所不在,導演認為:「這個社會經常喜歡框架,我不太喜歡這樣的模式。拍這部片我想說的是,不是所有東西都是可以二元化的。」關於委內瑞拉的女性地位,導演這樣描述:「委內瑞拉其實是比較父權社會的國家,女性的角色被定義的很明顯,必須要結婚、生小孩、成為家庭主婦,所以想跳脫這個框架的女性,在委內瑞拉要面對的挑戰其實是滿大的。」

透過這部片,導演想傳達多元性別在這個社會的處境。導演說:「我想去探討女性的定義和界定是什麼,如同我剛才說的其實還有第三性、甚至第四性的可能。我拍這部電影並不是要讓觀眾評論我喜歡或不喜歡,而是要拋出一個問題,告訴觀眾有這樣的問題存在。」《性不性不由你》以沈穩節制的影像風格,呈現多元性別族群在自身、在社會所面臨的認同問題,同時帶領觀眾去反思對於性別的定義,鼓勵大眾以更寬廣、包容的眼光,去面對不一樣的族群。
 

 


 

 

  


線上購票